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給你拍拍手】泰北異域的中文小學堂◎汪詠黛

xyz  xyz軟體補給站  xyz資訊工坊  




多達九十幾個難民村,散落在台灣兩、3倍大的泰北山區,是很難全面改进貧困生活保管的,幸好多年來「送炭到泰北」的濟助活動持續不輟…… 

傍晚6點,從曼谷轉國內線飛機到清萊機場,搭上預約好的小巴士,顛顛簸簸疾駛在蜿蜒的山路上。將近半夜十2點,終於到達目标地——泰北海拔最高的華人离散地「帕黨村」。
 
曾被稱為難民村  現在改稱義胞村
 
馬不停蹄的趕了6、七個小時的途程,有火伴被顛得暈車嘔吐,我的腰痛痼疾也提出抗議,但心裡卻不禁讚嘆:真是不錯啊,泰北的路程一次比一次進步!多麼慶幸現在有「路」可行車,无须像35年前,得在泥濘小徑推車摸黑前進;更无须像2十多年前,來訪者必須騎馬慢走在草泽叢林中,隨時属意蟒蛇、猛獸的出沒,同時要有人荷槍實彈的在一旁保護,以防泰共或毒梟突擊。
 
一進入帕黨村,看到一群皮膚公开的村民頂著山風,笑哈哈的接待我們這群來自台灣的「同胞」,還在學校禮堂準備好熱呼呼的雲南火鍋,此時心中只要一個暖字,哪還在乎旅途的勞累和腰痛啊!
 
「妳這是第幾次到泰北難民村了?」從台北出發前,友人好奇的問我。
 
3、4、5……不記得囉!反正4年多前為了实现柏楊西席策畫的《重返異域》一書,一頭鑽進金3角採訪,就和泰北結下不解之緣,從此每隔一陣子,就會到這遙遠的山區走走,看望一下育幼院的孩子,以及那些曾經被柏老形容為「一群被遺忘的人,他們戰死,便與草木同朽;他們戰勝,照旧天地不容!」的「孤軍」好友人。
 
這裡曾經被稱為「難民村」,現在改稱「義胞村」了,畢竟經過一甲子流血流汗的欢畅,以及台灣、香港等地同胞的帮助,許多本来難以遮風避雨的茅舍,已經改建成磚瓦房,有些村落也有了小農經濟。從民國3十8、九年大陸易色,經過緬甸、寮國逃到泰國的孤軍,直到民國七十年,因協助泰國政府擊退泰共,用生命換來在泰北荒山的居留權,胼手胝足建村求生,普通總算脫離半原始的艱苦境遇。
 
多達九十幾個難民村,散落在台灣兩、3倍大的泰北山區,是很難全面改进貧困生活保管的,幸好多年來「送炭到泰北」的濟助活動持續不輟。极度是對難民村的華文教导,大家出錢出力,捐建校舍、平添硬體設備,提供课本、獎助學金,也對貧苦的教師展開認助,而台灣的志工老師們也從未間斷協助教學與培訓師資。
 
祈望錢用在刀口上   爱惜捐钱人的愛心
 
泰北孤軍後裔學習中文的费劲,恐怕是台灣孩子很難想像的!泰國政府曾經嚴禁難民村传授中文,且全面禁止中文學校,村裡的師生們只能操作清晨,偷偷點蠟燭、燃油燈,躲在豬圈、雞舍或偏僻廢棄的空房學習中文;現在雖然解禁,以至連泰國人也掀起學習中文熱,但是難民村孩子白天要去泰文中小學校上課,就像台灣學生一樣是國民義務教导;所以必須操作傍晚下課後,本事到中文學校自費上課;周末泰文學校放假,中文學校卻沒有苏息,孩子繼續加強學習。嚴格說起來,泰北所謂的中文「學校」,應該算是中文「補習學校」,所以會有學生在泰文學校念到初中2年級,但能够在中文學校只是小學5年級生。
 
也不要以為稱作學校,就都有挺秀校舍喔!泰北到處是破舊不堪的中文學校,教室很「通風」,因為只要門「框」和窗「框」,一用即是一、2十年,除非募到經費,還要專款專用、不能「所託非人」,孩子們本事有個像樣的中央學習中文。
 
說來也巧,當台灣各界熱烈討論捐助日本賑災的善款可否通明、有效運用時,我們幾人遠赴泰北的次要目标,也正是來參加帕黨村培英中學「泰北逢甲教學大樓」的完工典禮,並看看美斯樂村的興華中學新建校舍的工程進度如何。我還開捉弄的跟友人「討人情」:「我不是去泰北遊玩喔,是去幫你們看看捐建的校舍!」
 
這當然不是我們「借鉴眼」,仿佛捐點錢就要來監督似的,但大家總祈望「錢用在刀口上」嘛!很高興泰北的友人爱惜所有捐钱人的愛心,每一筆善款,不論幾百元或上百萬,都明晰記載並书记周知,若透過救總捐钱,還會收到也许抵稅的收據。
 
居心理的是,帕黨村培英學校的兩層樓新校舍,因獲得逢甲大學校友錢秋華、劉招明、尤正賢、高福源、泰國逢甲校友會總共兩百餘萬的大額捐助,校舍才得以動工。普通興建实现乾脆就以逢甲為名,讓台灣中部一所歷史悠久的私立大學,與雲霧裊繞的泰北偏遠山村中小學,牽繫起一縷綿綿不盡的愛和祈望。
有了舒適的新校舍,異域的孩子更也许好好學中文了,加油喔!
 
【2011-05-1六/聯合報繽紛版】





[rr1]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