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新世紀台灣詩選讀】51-55 林亨泰+喬 林+非 馬+林鍾隆+陳 謙

xyz  xyz軟體補給站  xyz資訊工坊  




【新世紀台灣詩選讀】51-55    林亨泰+喬  +非  馬+林鍾隆+ 

 

刊登美國《台灣公論報‧文學園》

51

林亨泰〈故  里〉

2011.0三.18.

NO.2三32

 52

  林〈流浪漢

2011.0三.25.

NO.2三3三

 5三

  記憶的戲法

2011.04.01.

NO.2三34

 54

林鍾隆〈台灣之歌〉

2011.04.08.

NO.2三35

 55

  深水炸彈

2011.04.15.

NO.2三36

 

 

=============================

 

51                   林亨泰

 

以村戲的純樸

    回首  重复

以原鄉的感知

    回首  重复

以絕景的照映

    回首  重复

 

幼少期  幾百次

    聲音靠近古拙的樹枝

幼少期  幾百次

    感知迟缓偷偷的爬越

幼少期  幾百次

    心思遨游鳥瞰的雲雀

 

故乡的彩色  幾千隻

    蜻蜓  蝴蝶  金魚

濃濃的鄉音  幾千雙

    蟬鳴  蟋蟀  鴿子

生態的記憶  幾萬卷

    田鸡  水牛  蝙蝠

                    2005.12.25.

 

 

作者簡介

    林亨泰,19241211入世,彰化縣北斗鎮人。戰後畢業於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台灣師大)教育學系,任中學教師25年後退休。1947年参与銀鈴會,1956年参与現代派,1964台籍詩人籌組笠詩社,負責首任編務。

    著有日文詩集《靈魂的產生》(1949年)、詩集《長的咽喉》(1955年)、《林亨泰詩集》(1984年)、《爪痕集》(1986年)、《跨不過的歷史》(1990年)、,評論集《現代詩的根蒂底子精力》(1967年);彰化縣立文化核心於1997年出入《林亨泰全集》(呂興昌編訂)10冊,包罗「文學創作卷」冊、「文學論述卷」6冊、「外國文學研讨與翻譯卷」1冊;另外,先前亦出书《林亨泰研讨資料彙編》《呂興昌編,1994年》。真谛大學與明道大學分別舉辦過林亨泰詩藝學術研討會。榮獲國家文學獎後,作家康原撰寫《8卦山下的詩人林亨泰》(2006年)

 

欣賞導讀:

本詩選自《笠》252期(2006.04.15.)。

    1950年代中期,紀弦揭櫫「現代派」大纛以前的蘊釀期(《現代詩》季刊1三以前),林亨泰是其最親密的夥伴與理論軍師,林亨泰用模式主義的作品(當時稱:符號詩,刻期言圖象詩,或具象詩),極力擁護紀弦現代主義的主知思維。當時,林亨泰留下模式主義的詩作儼然經典似的,不時被討論、仿擬,如〈風景〉、〈車禍〉等。事隔半世紀,這首詩隱約重現模式主義的書寫模式。

    〈故乡〉,分三段,三段模式各自相異,各自构成非凡的模式。故乡,即故鄉、家鄉,作者以7十的古稀之年,用此語詞,几多好多帶有回憶之意,是對童年气象的追記。時間相隔1甲子,景色嬗遷,人事異動,唯1沒有變化的是童年印象的留置:重复回首「村戲的純樸」、「原鄉的感知」、「原鄉的感知」;童幼期的活動與靜態農村動植物的生態,在在顯示「大天然教育」下的惊喜。

    這樣的回憶詩,是老詩人笔墨書寫的1種樂趣,「返老回同」,更印鑑著稍晚,他的另外新作:〈盧騷《愛彌兒》讀後5詩〉(刊登《笠》261期,2007.10.15.)。法國思维家盧騷(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盧梭)控訴文化,建议自由與學習大天然的教育方法,啟發後世的教育哲學及理論。

=========================================


         
52  流浪漢                

他坐在龍山寺邊的花台沿石上
终了思维
無數隻化裝過的腳從他的目下
渐渐劃過

誰也不識他的存在
只需尚暖的冬陽
把他的身影張貼在身後的圍牆上
但也不過是半天便收了起來

他被走道上的喧嘩噤音
他被花花綠綠的人群禁形
他是1張政令告示
沒人閱讀

 

 

作者簡介

喬林,本名周瑞麟,194三 月11入世,基隆市人。曾為笠詩社同仁,1971年與林煥彰、施善繼等籌組龍族詩社。1980年代中期後,从新参与笠詩社。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著有詩集《基督的臉》(1972年)、《狩獵》(199三年)、《布農族》(1970年寫作,2000年出书)、《文具群及此外》(2006年)、《喬林集》(岩上編,2009年)等。

 

欣賞導讀:

本詩選自《笠》250期(20051215)。

    流浪漢,這個名詞有類似的同義語,如:遊手好閒者、不務正業者、社會寄生蟲、遊蕩者、遊走者、遊走好閒者、遊人、遊民等,「街友」是比来社會較認同的用詞,濒临台語的7逃人、7迌人, 後者又較傾向黑幫分子。1般認知「流浪漢」是遊手好閒、無正業、無家室及不想回到社會體制的邊緣人;當前的流浪漢、街友,並無到處「流浪」氣質,反而有「據地為主為王」的現象。即便為主為王,仿照照旧是社會寄生蟲與邊緣人。學者或知識分子論及「流浪漢哲學」好像較充滿浪漫的遥想與憧憬。

    本詩「流浪漢」,定位在「街友」現象,以出現於台北市萬華龍山寺的某位街友,為素描對象。這位街友,「终了思维」,無視外界走動與變動,沒有人「識他的存在」,他被隔離,被「人群禁形」;「他是1張政令告示╱沒人閱讀」。簡單講,這位流浪漢,彻底與社會切割,無革新,無溝通,是化外之民。

    假定「角色扮演」或「角色交換」,設身處地,同理心肠想像這位街友的1日保留,也有他社會底層大人物的「動物生活法則」,或許就不至於「不識他的存在」。

===========================

5三       記憶的戲法             

――重返旧居

 

1

 

凡爾賽宮算患了什麼

他記憶中的旧居

比它堂皇豁亮

到處是美麗的寶藏

 

終於盼到這1天

他興沖沖回到了故鄉

穿過幾條狹窄泥濘的大巷

找到了日思夜想的旧居

 

卻發現近日金碧輝煌的宮殿

1下子縮小變形

堆砌營造了六十年的璀燦夢境

竟在他目下

隨著失修的門窗牆壁

片片剝落

 

 

把腳抬得高高

六十年前的快樂小王子

1步跨入

挺秀輝煌的宮殿

 

卻發現

門坎坍陷了1大截

在4壁蕭然的狹隘房間裡

他成了受困的伟人

動彈不得

 

連天井頂上那塊曾經照亮

許多個黑夜的遼闊地面

当初也縮肩垂

同他迷惘的眼睛

茫然對視

 

作者簡介

非馬,本名馬為義,19三69入世於台中市。家人曾帶回廣東省潮陽縣原籍地度過童年,1948年再到台灣,就讀台中市光復國小、台中1中。台北工專畢業後,返回美國留學,獲馬開大學機械工程碩士,威斯康辛大學核工博士,曾任職美國阿岡國家研讨所,從事核能發電研讨,1996退休,專心從事文學與藝術(繪畫及雕塑)創作。定居芝加哥。曾獲吳濁流文學獎,「笠」詩社翻譯獎.詩創作獎。為「笠」社同仁及芝加哥詩人俱樂部會員,曾任美國伊利諾州詩人協會會長。

非馬著譯編詩文集得多,詩集有《在風城》(1975年)、《非馬詩選》(198三年)、《白馬集》(1984年)、《非馬集》(1984年)、《篤篤有聲的馬蹄》(1986年)、《路》(1986年)、《非馬短詩精選》(1990年)、《飛吧,精靈》(1992年)、《微雕天下》(1998年)、《沒有非結不可的果》(2000年)等,英文詩選《秋窗》(Autumn Window,1995年)、《六合之間BETWEEN HEAVEN AND EARTH。散文集《緊急必要你的笑》(1991年)。翻譯《裴外的詩》(1978年)、《頭巾――南非文學選》(合譯,1987年)、《織禪》(1991年)、《緊急必要你的愛》(1991年)、《讓盛宴開始》(1996年)等。也有中譯英及編輯詩選的出书。

 

欣賞導讀:

本詩選自《笠》272期(20098.15)。

    「年少離家老大回」,是許多人的經驗。離家的身分得多,本人不同,戰亂、亡命(被動或自願)。冒險、出外讀書求職就業等纷歧。離家後的落腳點同樣本人不同。本詩作者有兩處童年:中國廣東省潮陽縣和台灣台中市。副題「重返旧居」,從詩內容看,鉴识不出指明何處,仍可歸納於「年少離家老大回」的感慨。

    非馬1向善於經營意象,標題自由不落俗套。「記憶的戲法」即將近日的印象與目下現實,彷彿魔術師瞬間的戲法,予人讚嘆驚奇。任何人事,其實都在緩慢變化;漸變,不容易查覺。直等時間拉長,昔今如同驟變。

    本詩配角生活的是童年所留的印象,已經定格化,「金碧輝煌的宮殿」、「璀燦夢境」、「快樂小王子」、「挺秀輝煌的宮殿」等,凡是六十年積累的优化。1甲子的歲月,屋毀窗破,4壁蕭然。1邊因歲月累積,越空想越美麗;另1方,受現實環境,越來越殘破。兩者交會,不會更美,而是打空,「茫然對視」。

    本詩算是現代版的「回鄉偶書」真情流露。

===============================

 

54    台灣之歌                林鍾隆

 

婆娑之洋  美麗之島  福爾摩沙

不沉的船  候鳥的天堂

歷史擁抱子民  熔爐冶鍊文化

小小海島  南北異彩  東西異貌

曾是1個中央  天然

构成1個國家  天然

不是殺戮  犧牲  反动  的效果

是和平  不流血  专制投票的勝利果實

过去是天下上畫不出來的小島

我們要讓今後的天下地圖「點」出台灣

并且還要讓那「點」放出光辉

那光辉  還要迸射4方

讓全天下的人  知道

自立  自強  奮發  乐意  和平  奉獻

名揚4域的台灣

                          2006.08.06.於碧波庭)

 

作者簡介:

林鍾隆(19三02008),筆名林外、林岳,19三0724入世,20081018往生。桃園縣楊梅鎮人。台北師範學校畢業,歷任國民小學、初中、高中教師三十年,1980年退休後自由寫作,積極推動兒童文學。

林鍾隆是戰後台灣第1代作家中,多產多樣的文學责任者,出书8十餘種著述,包罗長短篇小說、新詩、散文、兒童文學、論述與譯作等。有關詩的紧急著述,包罗論述《現代詩的解說與評論》(1972)、《兒童詩觀察》(1982),兒童詩集《星星的母親》(1980)、《山》(1990),詩集《戒指》(署名林外,1990)等。詩〈我要給風加上顏色〉獲第1屆布榖鳥兒童詩獎(1981)。兒童小說《阿輝的心》(1965)不時出現新版,是台灣兒童文學的經典之作。

 

欣賞導讀

本詩選自《笠》256 2009.12.15

    身為台灣文學家,林鍾隆的寫作多采多姿,各種文類都涉獵,且效果非凡,稱得上文壇的多面手。就詩言,莫渝在〈笠詩人小評〉乙文,有這樣的意見:   

「情」觀萬物,萬物皆在詩人的「深情」長生,擅長角色易位的表現本领,啟示人生不同立場的原谅心。

    作者晚年之詩,較齐集於台灣主體性的衍釋,本詩為此中之1。百年的台灣史,先有日本帝國主義經營台灣,後有中國勢力強行進入╱侵入台灣。兩者都以殖专制佔擁台灣,剝削台灣,优遇台灣。台灣主體意識的普及覺醒,有賴居民乐意及乐意除魅。珍愛台灣的詩人,必然在其筆端天然流露真情。

    此詩寫於2006年,照样民進黨陳水扁執政之際,看似享用专制的勝利,因此全詩充溢1片輕快的喜樂氣氛:「曾是1個中央  天然╱构成1個國家」、看似理所當。作者病逝之際,台灣政局劇變,已非此詩發表時的樂觀。唯,,這樣的文詞,仍深具台灣精力。

==================================

 

55    深水炸彈            

 

游離在海岬的愛情啊

佯裝成鯨豚在歌唱

它必要擁抱

不是驅離

 

而我,1眼就能够看破妳

水平線下的偽裝。

伶仃在眼神裡潛望

我笃志

笃志投擲1顆

深水炸彈

 

深海裡

妳無處藏匿

遂成為我情感的俘虜

編號:永遠

以愛為名

囚禁在恶运的牢房

 

 

作者簡介:

陳謙,本名陳文成,1968 121入世,桃園縣復興鄉人。南華大學出书研讨所碩士、佛光大學文學博士。1986年開始發表詩作,1991年獲吳濁流文學獎新詩正獎、青年日報文學獎敘事詩第2名、優秀青年詩人獎、鹽分地帶新詩首獎等。著有詩集《山雨欲來》(1992)、《灰藍記》(1994)、《台北盆地》(1995)、《台北的憂鬱》(1997)《島》(2000年)、給台灣孩子》(2009年),散文集《滿街是伶仃的朋侪》(1997),小說集《燃燒的蝴蝶》(1997),編輯《卡片情詩選》(1997)。曾擔任耕莘青年寫作會理事、台視公司編劇、擔任出书社總編輯。

新世紀陸續完成碩士、博士學位(2009年),扮演著創作者、編輯人、文學研讨者與教學者等多重角色。

 

欣賞導讀

本詩選自詩集《給台灣孩子》頁1272008年作品。

    情愛的書寫,跟抒怀1樣,處處可取材,時時可激發。不同時空下,詩人都扮演著恋人與旅人的角色。詩集《給台灣孩子》輯4標題即:旅人與恋人,集錄41首情詩。作家林文義從事散文與小說寫作,年近半百轉入詩業,第1本詩集取名《旅人與戀人》(2007年)。

    賞鯨觀豚是近十年台灣大陆旅遊的新興行業。詩人不單參與賞鯨觀豚,還進1步,拓展出「情詩」的領域。全詩三段,從外景到內心,從實景轉轍抽象的情愛。藉愛「必要擁抱不是驅離」的現象,隱入「投擲1顆深水炸彈」,且兩次的「笃志」加強意欲。詩末的「編號:永遠」,明示:永浴愛河。

    以「炸彈」擄獲恋人之心,或許太轟烈,近乎恐怖。換另1角度,喜劇的结尾,值得詩人1輩子的珍愛。

 

================================







xyz  xyz軟體補給站  xyz資訊工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