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新世紀台灣詩選讀】四6-50 吳易澄+林孟寰+張芳慈+鄭順聰+紀小樣

xyz  xyz軟體補給站  xyz資訊工坊  




【新世紀台灣詩選讀】46-50  吳易澄林孟寰+張芳慈+鄭順聰+紀小樣

 

刊登美國《台灣公論報‧文學園》

46

吳易澄〈病理切片〉

20一1.02.一1.

NO.2327

 47

林孟寰〈海面飄雲〉

20一1.02.一8.

NO.2328

 48

張芳慈給我1杯酒

20一1.02.25.

NO.2329

 49

鄭順聰〈時刻表〉

20一1.03.04.

NO.2330

 50

紀小樣〈魚異誌〉

 

 

 

 

=============================

46   病理切片      吳易澄

 

咖啡牛奶色的斑塊

生魚肉狀排列的組織

玫瑰花般的腫瘤……

 

像交換情詩个别

我們口耳相傳

彷彿偷偷公開天地的玄密

「喔……這是癌細胞耶」

 

而病人1一被啃食去了

我們還坐在暖實驗室的圓椅

時間從目鏡竄出

蠶食課室裡的教誨與記憶

也荒僻偏僻冰凍著

濟世救人的囈語

 

而我們依舊撐著傲慢的姿勢

坐擁花白傾斜的危樓

習慣交換日記的嬉戲

反覆演繹

生命的病理

 

 

作者簡介

吳易澄,一9789月入世於彰化市,籍貫高雄市。台中1中、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在校曾擔任「阿米巴詩社」社長。作品尚未結集。詩作入選《穿越世紀的聲音:笠詩選》(2005年)。

 

欣賞導讀:

本詩選自《穿越世紀的聲音:笠詩選》3542005月作品。

    吳易澄、吳易叡孿生兄弟,習醫,寫詩,傳承著台灣新文學賴和以來優秀的精力內涵。

    解說病理病情,是醫生醫術技巧的上下之別。標題「病理切片」,病理標本的1種。製作時將全数有病變的組織或臟器,經過各種化學品和贮藏法的處理,使之固定软化,在切片機上切成薄片,黏附在玻璃片上,染以各種顏色,供在顯微鏡下檢查,以觀察病理變化,作出病理診斷,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幫助。技術處理上,自然嚴謹。

    本詩首段3行,陳述切片判讀的事實。2段,(年輕)醫師間相互耳語相互言說,詩人將之訂為戲謔般的行為:「像交換情詩个别我們口耳相傳」,把嚴肅氣氛變成開捉弄般。第3段,病患與醫生的兩極相異情感的對照;病人匆匆凋謝,醫生卻彷彿放棄了濟世救人的行為,且將之鄙棄如「囈語」夢話。換句話說,染癌是病患事,冷靜旁觀的醫生宛如有「事不關己」。

     血色巨塔有亮麗的面貌,也因人性的遍及出現嬉戲或負面的場景事变。

 

================================

 

47  海面飄雲          林孟寰

 

海面飄雲荒僻偏僻而去

南島的潮音憂鬱地嘆息

浪花蒼白地燃起

熊熊焚燒整片海面

枯焦岩岬  曾是幼年的肩脊

為愛  奮不顧身

吸吮雲端滲下的餘熱

凝結愈加的陰翳

熟透的天際1片片地剝落

萬年濃濁的海流

混入了复活的驟雨

 

作者簡介

林孟寰,筆名吳千行,綽號大資,一986年入世。台灣大學戲劇系畢業。小學6年級就出版童話《彩石遺事》(一998年),道地的文藝少年。之後,有詩、小說。散文的寫作,獲得多項文藝獎。就讀戲劇系,編導多齣劇場作品。著詩集《美村路上》(2009)。美村路,指台中市美村路1帶,曾經是美軍宿舍会聚地,作者在高中生時,以此街道的變遷為素材寫作此詩,參加徵文獲獎。

 

欣賞導讀:

    本詩選自詩集《美村路上》3一20059月作品。

    本詩一1行,儼然1氣呵成,細讀,隱微分兩段:前6行後5行。前6行,透過外界物象,演示1段情變,雲去留下潮音獨自嘆息;浪花不斷掀動海面,岩岬陪著焦慮。「海面飄雲」是主詞,是副角,是詩中的「你」。「南島的潮音」為憂鬱的我嘆息(為我而憂鬱嘆息)。潮音,原本無憂無愁,因我的憂鬱情傷。滾滾浪花因我而蒼白。在此,潮音與浪花,都似中國唐朝杜甫7一2770〈春望〉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同樣意義與成效。我,化身岩岬,不停「在」,「為愛  奮不顧身」,算情癡?5行,「我」未現身,延續(借用)前兩行,「吸吮」的動作,逐漸產生「雲轉雨」的被拉下。物理學水的3態,是知識;本詩是3態的文學饰演。

這首詩短,笔墨相當飽滿,繁複卻不重複,文詞1節緊扣1節。名詞有:雲、潮音、浪花、海面、岩岬、海流、驟雨。描画詞:荒僻偏僻、憂鬱蒼白熊熊、枯焦、幼年陰翳熟透濃濁复活。動詞:去、嘆息燃(起)焚燒吸吮凝結剝落混(入)。透過作者審密組織,產生了詞義濃稠的組合。

中國唐朝李白(70一762)〈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迭汪倫送我情。」直接撿取眼远景色顯示情誼之深沉。本詩作者亦然。

 

===============================

 

48     給我1杯酒     張芳慈

 

啊!哈

給我1杯酒

1杯點燃我的伏特加

不要醒啊

明天就醉在蜜意的眼窩裡

 

啊!哈

給我1杯酒

1杯灼熱我的伏特加

不要醒啊

整夜火个别繚繞的身體

 

1杯酒

1杯解開靈魂枷鎖的伏特加

不願醒來啊

將本人裹在紅色的哈達裡

讓最後的餘燼

在你扑面化成煙塵

     註:蒙古「哈達」為絲織品,有藍、白、黃、綠、紅等色,為敬獻品。

 

作者簡介:

張芳慈,女,一964 5月一3入世,台中縣東勢鎮人。新竹師專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训研究所畢業,一986年参加笠詩社,2007年退出。作品大都在《笠》、《文學界》、《台灣文藝》發表,間亦從事繪畫。一99一年獲吳濁流文學新詩佳作獎,一999年獲吳濁流文學新詩獎。擔任吳濁流文學獎、及新竹縣吳濁流文藝獎評審委員。著有詩集《越軌》(一993)、《紅色漩渦》(一999),客語詩集《天光日》(2004年,華文對照)。

欣賞導讀:

本詩選自《戈壁與草原》頁一06-7,為2005年作品。20057月,台灣與蒙古國第1屆「台蒙詩歌節」在蒙古国都烏蘭巴托(Ulaanbaatar)舉行,十餘位台灣詩人組成訪問團出席,蒙方特別差劲出版蒙漢對照版的《台灣現代詩人選集》乙書。詩歌節活動後,詩人們盡情馳騁草原穿越戈壁的心靈盛宴,旅遊中及歸來,大夥詩興濃,作品分別刊登《文學台灣》第56期及《笠》249期(2005.一0.)「蒙古詩旅」專輯,之後,由李魁賢編成詩文合集《戈壁與草原:台灣詩人的蒙古印象》乙書。

酒,有助興之效,很是是烈酒。伏特加,Vodka,屬酒精純度濃烈之酒,是北方俄蘇等地,用小麥、黑麥、大麥等作材料,經過粉碎、蒸煮、糖化、發酵和蒸餾製得優質酒精。

本詩是1首飲酒詩。很像利玉芳的〈給我醉醉的夜〉(一984年),兩位凡是女詩人,濃濃的酒意下,萌現既醉又夜的心境詩意。1杯伏特加,點燃我,灼熱我,解開靈魂枷鎖,願意陷溺在Vodka中。連喊「不要醒」「不願醒」、「」,是詩人本色?藉酒紓放?抑苏醒的自我沉溺?

除伏特加,再添上蒙古絲織品「哈達」的包裹,突顯作客異地的放任與豪氣。

 

=====================================

 

49 最美的時光       鄭順聰

 

靜得像貓尾巴

趁1點時光

在巷子內閒逛

天與地之間隔著

雨將下不下

 

趁些許微光

看阿勃勒果莢漸漸圓長

你我之間

忘了雨傘也忘了說話

躲回3樓居所

燈泡亮成雙

窗內窗外僅剩

……

 

全都打開吧

趁最後的時光

聽全国不斷地墜落

啪答啪答

 

 

作者簡介

    鄭順聰,一976年生,嘉義民雄人,中山大學中文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曾獲台北文學獎、高雄市打狗文學獎、雜誌編輯金鼎獎、高雄縣鳳邑文學獎、花蓮文學獎、曾任《重現台灣史》雜誌主編,現為《聯合文學》雜誌主編。著詩集《時刻表》(2009年)。

 

欣賞導讀:

本詩選自詩集《時刻表》,頁87-88

    什麼時候是最美的時光?黎明?黃昏?正午?各人有本人的最愛選擇,即便当初認定,在另外1時空,大要變動。對詩人鄭順聰言,「誕生於悠長的午後,獨幸而熾熱的陽光下探尋這全国,最喜黃昏的清涼,以為光線之任1變化,凡是天地間無與倫比的顏色」;順此,這首詩亦成見證詩人的偏執。

    靜、將雨不雨、微光,還得搭配有果莢的动物阿勃勒(有果莢,阿勃勒就不是黃金雨),等到雨落下,回到居所,望窗外,繼續掌握光明前「最後的時光」,看著雨直直落,彷彿全国跟著「不斷地墜落」。

    詩集《時刻表》內,〈薄如蛇蛻的時刻〉乙詩,

 

    作者偏愛的是獨自感觉「靜」,獨自欣賞微明的雨聲。這算不算自閉?封閉於孤寡全国?

=========================

 

50    魚異誌             紀小樣

 

1把刀  躺著

像1條  死魚

而1隻魚在砧板鄙俗泳

則像1把活著的刀

唉!唉!

對葷食尚未斷根的人

不該有如斯可怕的想像

舉起筷子的時候

魚屍上驀然閃動著

我的鱗片,還有大海紋身的

眼淚

 

 

作者簡介

紀小樣,本名紀明宗,彰化縣人。一9682月入世,國立台北商專附設地面商專企管科畢業,曾為婚紗人像攝影師,現為镇定創作者,布穀鳥兒童作文班指導老師。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吳濁流文學獎、文學新報西子灣副刊「年度最好詩人」獎、王世勛文學新人獎、中央日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生態文學暨報導獎、玉山文學獎、中縣文學獎、大墩文學獎、磺溪文學獎、南投縣文學獎、後山文學獎、台灣省文學獎、竹風文學獎、南瀛文學獎、夢花文學獎、教训部文藝創作獎等。出版有詩集《十年小樣》(一996年)、《實驗樂團》(一997年)、《想像王國》(一998年)、《地面之海》2000年)、《極品春藥》(2002年)、《橘子海岸》(2003年)、《熱帶幻覺2005年)、《暗夜聆聽》(2009年)等。

 

 

欣賞導讀:

    本詩選自詩集《暗夜聆聽》頁67,原刊登《隱密的靈魂》台灣詩學吹外扬詩論壇1號,20059月。   

     刀俎、魚肉,兩者有時互不相关,得多時候卻是世仇般對立,不相容。原本

習慣用語:「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將之角色互換,演繹了本詩的前半:刀成死魚,魚變活刀,兩者彷彿孿生,交換穿著,這是本詩的第1個「異誌」,也給讀者新穎的感覺。面對如斯異象,作者不由連嘆兩聲「唉!唉!」

    接著,動筷挾魚肉之際,再現另外1:可怕的想像,魚鱗竟是我肌膚上的鱗片,進而有淚。淚,該是作者悲憫之情。

昔,莊周夢蝶,演示出: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人蝶之間,算是美麗的蛻變。本詩從刀、魚、葷、屍、鱗、淚,融合較多的元素,是另外1「異誌」。

    跳脫習慣,讓用餐的動作與視覺,呈現新感觉新體驗。詩,就這樣演出。

 

===============================






[rr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