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像馬拉松般吃過了蓮香樓飲茶、麥奀記雲吞麵跟恭和堂龜苓膏之後
計畫先到較遠的赤柱散散步消化一下
然後再坐巴士回頭到淺水灣
才能繼續吃知名的淺水灣影灣園下午茶
(搞半天還不是為了要吃更多...... )
第一天下午的行程規畫是要去赤柱跟淺水灣
前往赤柱及淺水灣有兩種最簡單的交通方式:
1.銅鑼灣站B出口出來後過馬路到斜對面波斯富街旁的登龍街口搭40號小巴
(地點在大新銀行的後面)
2.中環站交易廣場巴士總站搭260、6X、6、6A、66號巴士
小波跟我選擇第一種交通方式,因為車程較短
大概不到30分鐘就可以到赤柱了,還可以先逛一下銅鑼灣附近
上面這張照片就是40號小巴,上車先刷八達通卡(或投錢)
螢幕會顯示交通費用(照片裡的數字是7.3元)
隻見車子一路開,螢幕上的數字就逐漸變少
不過我們有點疑惑,如果我從銅鑼灣站上車隻坐兩站
(也就是並沒有要一路坐到赤柱)
也要扣一樣多的錢嗎?這點真的讓人粉疑惑啊?
(PS.關於小巴螢幕顯示數字部份,經過善心香港網友的留言告知
原來小巴上面的"73" 是車速, 不是車費...
投幣箱上面的機器所顯示的"4"才是車費耶...)^^
就在我們的疑惑聲中,不知不覺就到達赤柱總站了
跟著指標朝"赤柱新街"走過去吧!
前方就是赤柱市場~別忘了先在起點右邊的公廁上一下廁所喔
大概是因為外國遊客聚集的關係
赤柱市場有不少充滿中國風的紀念品
逛起來挺有趣的
不過據說價格比較像是賣給觀光客的
所以大家可要記得多比價再下手喔
穿過市場後會到赤柱大街
這邊就像是香港的天母地區一樣
充滿了異國風情
很容易讓人忘了你是身處在香港島呢~
"赤柱"名稱的由來
有一說是因為百年前這裡人煙稀少,所以海盜時常出沒
香港人就以"賊窩"稱呼這裡,而賊窩的廣東話發音與"赤柱"相似
久而久之,赤柱就成了這一區的名字了
另一說則是因為赤柱位於香港島最南端
每當日出、日落之時,位於現今天後宮位置上的楠樹
就會受到光線的映照,而形成一支紅紅之支柱,所以這裡就被稱為"赤柱"
大街上有不少家酒吧
感覺以外國人在消費為主
這邊的店常把桌子擺在騎樓走道的邊緣
然後在較低的人行道上擺上幾張高腳椅
實在是太有趣太會節省空間^^
遠方已經可以看到屬於維多利亞建築的美利樓跟碼頭了
美利樓~目前化身為"香港海事博物館"
其實美利樓原本位在香港島的中環,是後來才被拆遷移來赤柱的海邊
(我回台灣後查了資料才知道~真的是大吃一驚呢)
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記載:
美利樓建於1844年,屬於美利兵房的一部份,主要用作英軍的軍營
到了香港日治時期,這座建築物被日軍用作「日本憲兵部辦事處」
及「日本軍事統師部」,還設有很多囚犯室及用作刑場
當中被殺者據稱超過四千多人,堪稱醫院外死人最多的建築物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利樓曾被多個港英政府部門作為辦公室
1975年至1982年期間,美利樓成為了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總部。
1960年至1970年代,美利樓頻頻傳出鬧鬼之事
港英政府期間不單請了牧師和神父在大樓內驅鬼
又使用佛教超渡儀式來把怨氣淨化,希望能安撫人心
由於政府需動用公餉做法事,因此存有相關的檔案紀錄
1987年,因應香港中銀大廈的建築工程,美利樓需要被拆卸
但由於其歷史價值,香港政府決定將這座建築物完整保留及遷至他處
分拆出來的超過3000件建築物料被妥善紀錄及儲存
1994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決定將美利樓搬遷至赤柱
整座建築物於2001年重建完成,並於2003年重新開幕。
(資料來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88%A9%E6%A8%93)
一樓有些懷舊的展覽可以逛
瑞妮齊薇格二樓以上則有好幾家餐廳
美利樓外的碼頭讓人想起了日月潭
特別的燈柱
什麼是"同昌大押"啊?
原來"大押"就是"當鋪"的意思
同昌則是這家當鋪的名字
這幾根柱子竟然也是從外地(油麻地)移過來的呢!
赤柱的居民早期靠捕魚為生
自然就以媽祖娘娘作為民間信仰的重心
古樸安靜的天後宮與台灣的天後宮有著不同的味道
旁邊鮮豔的壁畫與洋紫荊樹下悠閒的在地居民
接著搭上電扶梯前往赤柱廣場
準備搭巴士回頭前往淺水灣
臨走前再回眸看一眼美利樓跟赤柱碼頭吧~
延伸閱讀:
香港四天三夜跨年行程規劃總表(可連結到個別行程介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