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1个走揣路草的外子

xyz  xyz軟體補給站  xyz資訊工坊  





       借居溫哥華的李秀每一年都會回家鄉高雄


 

台語是毋是台灣的母語?事實上,現時的台語是經過吸引平埔語、外來語、閩南語,幾百年來擠壓溶合才變成目前的台語,所以台語當然是台灣的母語。其實「台語」毋是上嚴重的問題,置信會曉講台語的台灣人,差不多八0%以上是看無「台文」,甚至毋知影有台文這種文體。

     我是一个永遠咧走揣路草的男子。細漢看著田嬰,就想欲變做田嬰,隨時風騷佇草枝頂予人掠袂著;看著湖中水鴨,就想欲變作水鴨从容佇水萍頂泅來泅去。生命的流水無時無刻咧走徙,到2001年心內就咧走揣退休了後生命的道場,2002年搬去温哥華,2009年投入台文創作。佇寫作的路上,行到欲用英文、台文來書寫的路頭。第一份成績單是台英雙語童詩集「一欉小花蕊」,第2份是台英雙語散文集「一个走揣路草的男子」。

對一个哄骗華語、講台語超過半世紀的人,欲用「英文」創作,是一項大代誌。續落來閣想欲用「台文」寫作,對一个彻底受華語教训,雖然會曉講台語,但習慣哄骗將近2分之一世紀的華文作者,這愈是一項大挑戰!這款工課確實困難重重,然则寫作到這个坎站,加減有任务感:一來,用「英文」書寫佮翻譯,想講予天下較濟族群的人熟习故鄉台灣;2來,蹛佇国内,用母語「台文」創作,親像位心肝窟仔,揣著故鄉的親切。

講到翻譯,這幾年的經驗有誠深的感覺,假使欲作字参字、詞参詞、句参句的「對等」翻譯,是根蒂無或许的,因為英漢兩種語法、習慣、文化背景、民族傳統,有誠大的差別。頭起先為著欲忠於原作,儘量照字面翻譯,然则發見西方人有時煞毋知眞正的意思。即馬有一个習慣,翻了後予英文是母語的作家朋侪看一下才感覺妥當,畢竟英文毋是我的母語。

2010年得著府城文學獎、2011年得著高雄市文學創作獎,遮的台文作品,毋是教人欲按怎精進出脫,它是一个寻常男子,位高雄到澎湖,位台灣到溫哥華,透過通常留存的風景,寫出想法佮反映。親像一欉佇塵土中的小花蕊,咧走揣蝴蝶的路草,向望將移徒的旅途佮經驗分享予逐家。對台灣的热情、對澎湖的數念,繼續會用我的筆來表達。

 

現場朗讀現代詩、兒童詩、散文。 背景音樂由音樂系副传授洪千富演奏小提琴。

 

「聽到山海」台文戰線文學系列演講

時間: 2011520 20:0021:00

所在: 高雄市中華五路7八9三F (夢時代誠品書店)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文創空間」





xyz  xyz軟體補給站  xyz資訊工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